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专项体检评估(2015年-2021年)

日期:2024-06-01 09:07:29

一、工作背景

为整体把握、综合评价《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实施第一阶段市政基础设施领域成果,研究存在问题,积极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及韧性城市等发展要求,研判下阶段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实施策略,结合总规体检评估工作开展了市政基础设施专项体检评估,为持续推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做好坚实保障。

二、项目思路

以目标为导向,全面对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市政设施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总结实施成效,评估实施进展;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大数据、统计年鉴等多渠道,充分进行横向、纵向、分区对比分析,深入查找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响应新形势要求,围绕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韧性城市等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下阶段总体规划实施的建议。

三、主要内容

市政专项体检评估成果包括一个总报告与供水、供电等15个分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 建立一套市政基础设施专项体检评估框架体系

评估内容方面,涵盖水、能源、环卫、智慧设施四个系统15个专业需求发展、能力建设、服务水平等各环节。评价方法方面,采取定量评价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横向比较与纵向对比相结合、宏观体系评估与微观问题相结合方法,注重市政与人、地、房等多要素交叉分析,深入挖掘问题及成因。评价指标方面,沿袭总体规划资源、环境等维度18项指标基础上,一方面响应国家战略增加安全韧性等指标,另一方面突出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属性,增加民生服务类指标,设置安全韧性、节约高效、支撑保障、绿色生态、民生服务、需求用量六个方面39项有全面性、代表性、科学性的市政基础设施专项体检评估指标体系。

市政基础设施专项体检评估框架体系

2. 开展全市市政基础设领域规划体检评估工作

总体规划实施以来,我市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承载能力显著增强、设施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但市政基础设施发展面临双碳发展、韧性城市建设、垃圾分类等新的形势和要求,存在专业发展方向调整(供热方式调整)、市政需求预期变化(电力终端能源消费占比提升)、供给结构变化(垃圾分类后,焚烧和生化处理结构变化)等新问题,特别是北京《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市政基础设施规划需要重点关注能源安全、水资源安全、生命线廊道安全等工程韧性问题,需要积极响应新的发展要求,对规划目标、思路、设施布局等进行评估,优化发展目标思路和规划实施路径。

各区能源消费总量变化趋势图

3. 提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实施策略

提升市政基础设施系统韧性方面,重点加强城市防洪及系统化治理城市内涝、推动外部受电通道和燃气应急储备设施建设、加快老旧管线消隐工作。绿色发展转型方面,精准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建立逐级传导的国土空间规划能耗管控体系。重点地区市政保障方面,需加强城市副中心、亦庄新城等多点地区供电、再生水等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