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4-30 17:14:26
1、项目背景
自“721”极端降雨事件以来,北京部分地区经历了多场超标降雨,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为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的指示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关于排水防涝设施优化提升的相关要求,开展北京市排水防涝系统的体检评估工作,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防治”,是提升城市高质量服务水平的具体行动。
2、主要工作内容
本项目对北京市排水防涝系统的总体情况、规划实施的主要成效进行总结,构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评估指标体系,开展排水防涝系统专项评估。系统“诊断问题”,精准“对症下药”,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治转型;分重点、分时序提炼整理实施项目库,持续推进北京市排水防涝系统能力提升。课题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内容展开:
(1)探索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排水防涝设施“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开展河道、雨水管网、下凹桥等排水防涝系统全过程的系统评估。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评估河道与蓄洪涝区排水能力,从管网系统结构稳定性、水力性能、在建成区的覆盖程度整体评估管网系统能力;考虑下凹桥排水形式(有泵/无泵)多方法分析桥区系统能力,基于空间大数据分析,采用多模型、多尺度、多方法、评估内涝风险。
(3)基于评估结果研提问题与项目库,重点、分时序提出实施建议和重大项目。
北京市中心城区河道流域分区示意图
3、创新和技术特色
本项目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技术特色:
(1)首次建立城市排水防涝系统评估体系。围绕系统安全、绿色生态、实施保障、创新技术和韧性提升5个方面,兼顾定性和定量原则,构建了常态化城市内涝灾害风险普查评估的17项指标体系。
(2)改进了内涝风险等级分级标准,自主研发风险区划软件。采用改进的风险等级分级标准,以社区为单元分析内涝风险等级,大幅提升城镇内涝风险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细化风险管控责任主体至社区单元。本次评估参考国际经验引入时间和流速作为时变因子建模,评估风险等级,将风险精准分布到排水规划单元和社区单元上,支撑精细化流域管理和排水防涝系统的优化提升。通过完善内涝风险等级分级标准,以网格化形式发布积水指标要素,指导防涝规划方案编制和应急管理措施制定。
(3)首次基于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构建暴雨内涝影响分析模型,为规划实施提供决策支撑。采用多源大数据靶向式分析评定重点区域及设施受灾影响,利用人、地、房等大数据,分析了中心城5000多公里雨水管道、1000多万人口、1万多幢房屋和数百所基础设施和公服设施受内涝的影响程度,通过多要素综合影响评估,分轻重缓急厘清项目治理时序,促进设施韧性能力提升。
4、项目产出
(1)建立了一套基于多源、多目标排水系统专项评估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2)建立了内涝风险等级评估、划定和分析方法。
(3)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分析了积水点对周边重要设施的影响,并提出规划建议。
上述理论和方法支撑了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指导各区开展的储备库、实施行动计划以及项目综合实施方案编制等工程工作,评估成果报送市政府,指导了全市积水点治理工作,提出项目均纳入市政府“十四五”积水内涝防治实施方案;绘制的风险图可为应急预案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产出一批指导排水防涝系统规划管理的标准、规范,促进既有标准的优化提升,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提升规划成果的适用性;评估的工具箱、对策库指导了金安桥、旱河路铁路桥、丰台晓月苑地区等一批重点积水项目的防涝规划方案编制和治理工程措施的制定,支撑了当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