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北京市村庄地区规划响应

——北京市村庄布局规划、村庄规划导则及实践

日期:2022-11-11 17:33:02

规划全面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积极响应国土空间规划逻辑,立足首都 “大城市、大京郊”城乡格局,充分尊重村庄数量大、差异大的现实村情,应对村庄建设实施难、安全威胁要素多、风貌破坏严重、用地扩张明显等现实问题,从宏观引导和具体实操层面加强分区分类引导,针对村庄安全、村民安居、长远发展、产业繁荣等提出对策,作为村庄地区规划编制的重要技术支持。

1.纵向构建,横向衔接:优化新时期村庄规划体系。纵向从市-区-村三级,完善对策引导体系,在市级层面构建发展总体支撑,在区级层面制定衔接引导对策,在村级层面明确规划建设指导依据。横向衔接各部门要求,并与同期编制的分区规划、《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多次沟通、紧密衔接。深化总规,完善新型城乡体系,立足首都城乡格局和村庄资源禀赋条件,首次将全市村庄划分为城镇集建、整体搬迁、特色提升和整治完善四种引导类型。

2.全局谋划,细节精修:从全域、全要素、全周期到精细治理,形成多层级、多维度的村庄发展引导对策。在全域方面,坚持生态优先,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明确村庄地区发展总体管控目标。在全要素方面,加强非建设空间管控引导,细化各类非建设空间的规划管控要求。在全周期方面,着重解决好将要实施城镇化和整体搬迁村庄的近远期衔接问题。在精细治理方面,针对村庄公共空间营造不足等现实问题,明确街巷环境提升、公共空间营造、绿化景观塑造详细对策及历史文化传承和风貌引导要求。

3.刚弹结合:明确刚性要求,预留弹性,尊重村庄个体差异。类型引导上,落实刚性管控要求,确保安居和生产安全;充分尊重村庄全要素资源特色,强调自下而上,激发村庄积极性;突出村庄分类的弹性引导,结合评估、备案制度,建立村庄类型动态调整机制。实施方式上,立足具体问题,对村庄上楼集并界定刚性管控前提;对城镇化实施带动力弱的村庄,提出“村庄可保留原形态”的弹性引导方式。规划编制节奏上,对接分区规划、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进度,提出可分重点、分步骤完成规划编制。

4.深研浅出:构建规划体系,注重成果实用性转化。深入研究,统筹总体与典型、理论与实践,构建村庄地区全面支撑体系和规划标准体系。立足实践,尊重差异,在减量发展、产业定位、搬迁复垦、特色引导等方面,形成差异化引导对策。注重效用,将村庄规划成果分为技术审查和实用成果两部分,确保村民易懂、村委能用、乡镇好管。

规划核心内容已为市级政府部门决策和相关规划工作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形成的村庄地区基础数据库,为全市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支撑。

该项目获2019年度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奖二等奖。


   村庄四种类型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