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6-01 14:50:11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内生动力,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已成为国家战略,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路径,更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成为全国首批五个培育建设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之一。根据全市消费中心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要求,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和北京市商务局的组织下,编制了《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2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形成了新发展格局下全国首个聚焦商业消费空间的特色规划,是北京以规划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实践。
规划突破“就商论商”的单一消费导向,全面转向以城市消费场景营建与体验为核心的规划理念创新,聚焦“人”“市”“城”的共生共荣,提出三大核心规划理念并深度贯彻于规划编制与实施。一是紧抓新发展格局,从全国流通枢纽城市的定位谋划北京商业消费空间的规模能级与发展方向;二是把握新消费赛道,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通过全龄全时、各级各类新型消费培育,引导特色化发展;三是发力新商业场景,加强城市特色功能、空间与商业消费的双向赋能,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1. 宏微共研,明确总体目标与战略引领要求
规划系统建立了商业消费空间是“城市消费增长极、城市形象窗口区、功能活力催化剂和市民需求感应器”的价值体系,深度刻画了布局亟待均衡、结构尚需完善等现状挑战,首次提出了“中国潮、国际范、烟火气”三个核心目标,旨在广泛凝聚价值认同,深入实施首都战略,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总体发展目标
2. 以人为本,构建“四级两类多维”空间体系
回归人群需求规律,匹配消费行为特征,形成了“社区、地区、城市、国际”的四级空间结构,引导差异化的建设规模和特色化的业态场景,实现健康有序发展。综合考虑商业消费空间发展阶段,划分更新提升与新增培育两大类型,紧抓城市更新,注重规划引领,实现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从历史文化、休闲活力等八个维度塑造可感知、可体验的魅力消费名片,实现特色化发展。
北京市四级商业消费空间结构示意图
3. 因地而谋,科学建立商业消费空间总体布局
规划建立了“17+7”的分级布局评价模型,科学指导全市建立起“两轴四片引领、城市消费聚能、地区服务均好、社区生活可达”的商业消费空间总体布局,整体打造 4 片国际消费体验区,29 个城市消费中心,84 个地区活力消费圈和若干个社区便民生活圈。
北京市域商业消费空间分级布局规划图
4. 共建共治,完善全流程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服务保障作用,提升市场主体积极性与参与度,形成“项目清单化、任务高效化、政策精准化、流程动态化”的规划实施保障体系。系统制定了 16个“一区一单”、4+29个“一圈一策”,并指导开展“一街一库、一店一案”专项工作,将全局谋划拆解成可实施、可落地的行动计划,并切实转化为市区重点项目库。此外,结合市级部门职责分工,提出任务、政策清单,建立市级监测评估机制,充分压实主体责任,实现高效能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