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城廓城市设计

日期:2024-06-01 17:55:47

一、项目背景

明清北京皇城(以下简称“皇城”)建于明永乐初年,城廓东至皇城根遗址公园、南至长安街、西至府右街-灵境胡同-西黄城根大街一线、北至平安大街,全长约10公里。自民国起,皇城墙被陆续拆除,仅长安街至府右街局部区段得以保留。在北京老城“四重城廓”中,皇城城廓的辨识度最低。

2020年,《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批复,将空间格局保护作为老城整体保护的首要任务,要求保护好老城“两轴统领、四重城廓、六海八水、九坛八庙、棋盘路网”的重要特征。为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要求,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组织、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编制完成了《皇城城廓城市设计》。

皇城城廓文化景观结构示意图

二、规划构思

皇城是中国古代都城功能布局的核心要素,北京皇城城廓则是 “都—城”关系体现最为集中且变迁最为剧烈的带状空间。项目立足北京市“三级三类四体系”国土空间规划架构,作为历史地段概念类城市设计,重点把握三个工作层次:一是价值优先,深入开展皇城城廓价值挖掘与展示评估,审慎制定保护展示方案;二是系统布局,以城廓带动周边街区保护更新,制定功能、空间、路径全要素设计指引;三是引导实施,以任务书、项目库、政策包等传导形式,推动项目生成、高效保障方案落地。

三、主要内容

1. 立足价值认知,开展保护展示评估

项目系统梳理自元以来皇城城廓在首都文化、空间与功能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其核心价值为:中国古代理想都城的结构性要素、国家政权核心空间的重要边界、大国之都功能融合演进的重要见证。在此基础上,全时空、全维度梳理三类价值载体,并对载体保护展示情况进行评估,以此作为城市设计工作开展的坚实基础。

2. 突出因地制宜,制定城廓展示方案

项目以保证真实性、完整性为原则,基于现状遗存情况,差异化制定展示方案。对无地上遗存的区段,以复原展示、标识展示、虚拟展示等方式进行提示。对于有地上遗存的区段,一方面提升保护展示水平,另一方面引导建设空间功能优化,提升文化属性、增强文化效能。同时,结合沿线潜在空间资源,拓展文化展示空间,加强对皇城及皇城根历史文化价值的系统性阐释。

结合疏解腾退空间提示城廓历史信息

3. 全面深化布局,明确区域提升要点

项目立足现状问题,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环境整治、功能更新、路径优化为重点,对城廓纵深区域进行全面提升。环境整治方面,就完善交通组织、优化慢行体验、规范设施秩序、提升绿化品质、整治建筑界面等目标,制定全要素设计指引。功能更新方面,立足沿线政务、文化、民生服务保障需求,梳理潜在空间资源并预判实施条件,为核心功能拓展提供空间储备。路径优化方面,优化“远眺-近观-邂逅”三重景观视廊,强化“四重城廓”结构性认知途径,提升城廓面向城市的空间标识性。

4. 强化供需匹配,形成行动计划导引

项目统筹考虑实施迫切性与实施难度,分段、分点、分系统谋划近远期实施项目,以项目为单元,将规划设计方案转译为分期实施与规划控制要点,并加强与央、市、区各级政策衔接,谋划项目实施资金渠道与配套政策,以“项目库-任务书-政策包”推动设计方案高效落地。

四、实施效果

项目成果转化形成《关于开展皇城城廓西黄城根大街-灵境胡同段品质提升工作的建议》并提交西城区人大,部分成果纳入《关于西城区落实核心区控规,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初步设想》,并有效支撑了《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东城区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西城区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中皇城城廓相关任务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