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北京市规划院)是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所属公益二类科研事业单位。主要承担首都规划和北京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研究、评估、维护工作,为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规划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自1986年成立以来,北京市规划院紧密围绕首都城市发展建设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开展和完成了包括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四个中心相关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城市设计,近期建设规划,奥运会及冬奥会相关规划,商务中心区规划,中关村科技园区规划,北京新机场及周边区域总体规划,世界园艺博览会规划,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地下空间规划,限建区规划,北京对口支援灾区灾后重建规划,北京与邻近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协同发展战略规划,中心城排涝系统规划,综合管廊规划,北京区域快线规划,综合交通规划,轨道交通及沿线土地优化规划,自行车和步行交通规划,北京城市低碳发展规划纲要,北京韧性城市规划纲要等多层次、多专业的规划编制和规划设计工作。同时主持或参与完成了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研究,北京市人口、空间、功能及规划实施综合分析研究,北京市城市交通综合体系规划,北京市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市城市市政承载力规划研究,大数据在规划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规划支持系统框架体系及典型应用研究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实践和研究工作。有百余项规划设计和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

领导介绍
  • 石晓冬 | 院长

    石晓冬 | 院长

    石晓冬,男,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成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总规划师(兼),市规划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首都区域空间规划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先后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主持完成和组织实施了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等多项事关党和国家大局的重大规划;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杰出学会工作者等称号;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住建部人居环境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主持的规划设计项目共获得36个全国行业性奖项,其中国家级金奖1项,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10项,二等奖13项;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 刘虹 | 院党委书记

    刘虹 | 院党委书记

    刘虹,女,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长期在北京市规划系统工作,曾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人事处处长、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人事处处长、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人事处处长、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等职务。熟悉北京市规划建设和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发展情况。主持、参与组织了市测绘院事业单位改革,市规划国土委、规划和自然资源委机构改革。曾获第十四届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市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主持的“北京文化地图技术产品体系及科普平台构建”项目获北京科技人才研究会2022年度麒麟科学技术奖;组织开展的“天安门地区超精细化实景三维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北京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等项目获全国测绘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全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全国优秀测绘工程金奖2项,全国地理信息优秀工程奖金奖4项。

  • 张晓昕 | 院党委副书记

    张晓昕 | 院党委副书记

    张晓昕,男,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住建部科技委员会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工作,在海绵城市、城市防洪防涝等领域有较深入研究,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完成了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北京市中心城防洪防涝系统规划等多项重要规划工作,获得15项省部级奖项,参与了城市排水规划规范、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等多项国家和地方标准的编制与审查,公开发表的论文二十余篇。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

  • 何芩 | 副院长

    何芩 | 副院长

    何芩,女,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现任中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小城镇建设》编委会常务委员。从事规划工作30余年,主持、参与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规划研究等多类规划。主持、参与完成了《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大运河保护规划(北京段)》《北京市浅山区保护规划(2017年—2035年)》《密云水库上游地区空间保护规划》《北京市村庄布局规划(2017年—2035年)》《北京市村庄规划导则》等项目。多个项目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华夏建筑科学技术奖和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

  • 路林 | 副院长

    路林 | 副院长

    路林,男,正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现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北京城市规划学会村镇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专家。参与或主持编制了包括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重大工程选址等百余项重要规划,以及城市产业空间、综合防灾减灾、绿色空间等多个领域的专项研究,多项成果获全国、北京市的优秀规划设计奖项。2008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7年获首都劳动奖章。

  • 廖正昕 | 副院长

    廖正昕 | 副院长

    廖正昕,女,正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现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首都功能规划所所长,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名城学委会牵头人。长期从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住房建设、重点功能区等相关规划研究工作。主持、参与了《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8年—203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专项规划、《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2020年—2035年)》《生根发芽——北京历史街区公众参与及社区营造探索实践》《北京、首尔、东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研究》《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住房建设规划(2006年—2010年)》《北京市“十一五”保障性住房及“两限”商品住房用地布局规划》《北京商务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北京商务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重要规划工作。多次获得全国、北京市优秀规划设计奖项。曾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 白劲宇 | 副院长

    白劲宇 | 副院长

    白劲宇,男,正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现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熟悉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各项工作,曾任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首都功能核心区规划处处长、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东城分局党组书记、局长等职务,组织完成了《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8年—2035年)》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审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等工作。参与或主持编制了包括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重大工程选址等多类型规划,以及临空经济、城市水环境、绿地系统等多个领域的专项研究,多项成果获全国、北京市的优秀规划设计奖项。

  • 黄晓春 | 总工程师

    黄晓春 | 总工程师

    黄晓春,男,正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现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国土空间规划与规划信息化研究与实践。主持、参与了《规划空间数据协同建库与管理系统建设》《规划决策支持框架体系与模型研究》《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平台建设》《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等重要规划工作。多个项目获得全国、北京市的科技进步奖和优秀规划设计奖项。曾获得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7-2018年度杰出学会工作者荣誉称号。

组织架构
  • 陈珺,女,正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现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办公室主任。曾担任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 员会党史学习教育指导组第一组副组长。先后荣获2020年度、2022年度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曾主持、参与过多种类多层次规划研究工作,其中以地下空间、人民防空工程规划研究为主。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北京中心城中心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中心城地区人民防空工程综合规划研究》《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标准(GB/T51358—2019)》等。多次获得全国、北京市优秀规划设计奖项。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曾选派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工程建设专班”,沟通协调我院冬奥保障相关工作。

  • 崔承印,女,现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曾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党委办公室主任等职务,多次获得委、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

  • 杨明,男,正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现任院科技委副总师、规划研究室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参与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城市体检》《北京城市空间布局与功能体系规划》《北京城市就业中心演变及职住关系研究》《大兴-亦庄两区规划整合》《海淀新区整合规划(2005年-2020年)》《亦庄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等规划,主编国家行业标准《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各一项。获得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四项、二等奖五项。出版专著《城市空间重构与职住变迁——北京观察与国际比较》,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获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一次。荣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科技领军人才。

  • 张朝晖,正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现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规划所所长,中国勘察设计学会城市设计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期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城乡统筹与实施评估、首都功能建设体系布局、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编制工作;主持完成《北京新城发展规划指数研究》《北京市各区分区规划实施要点》《北京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运行规则及技术规定》《促进生态涵养区城乡产业绿色融合发展规划实施机制研究》《怀柔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怀柔科学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20年—2035年)》《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功能提升规划要点》《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项规划》等重要规划工作,多项规划成果获得全国、北京市优秀规划设计奖。

  • 杨贺,男,正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现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所所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委会青年委员,北京城市规划学会专家。长期从事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研究与实践,主要研究方向为控制性详细规划、轨道交通与用地一体化规划、城乡统筹规划等。主持、参与了北京一道绿隔地区评估和改革规划研究、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衔接规划、丰台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北京市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管框架与技术标准、丰台站地区详细规划研究等重要规划工作。多次获得全国、北京市优秀规划设计奖项。

  • 何闽,男,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乡村规划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北京城市规划学会村镇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专家。长期从事北京新城地区、村镇地区规划研究与实践。主持、参与完成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地区空间保护规划(2020年—2035年)、北京市浅山区保护规划(2017年—2035年)、顺义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北京城市消防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市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研究、北京新城发展规划指数研究等重要规划工作。多次获得全国、北京市优秀规划设计奖项。曾获“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08年)”、“2020年度优秀责任规划师”等荣誉称号。

  • 廖正昕,女,正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现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首都功能规划所所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名城学委会牵头人。长期从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住房建设、重点功能区等相关规划研究工作。主持、参与了《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8年—203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专项规划、《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2020年—2035年)》《生根发芽——北京历史街区公众参与及社区营造探索实践》《北京、首尔、东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研究》《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住房建设规划(2006年—2010年)》《北京市“十一五”保障性住房及“两限”商品住房用地布局规划》《北京商务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北京商务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重要规划工作。多次获得全国、北京市优秀规划设计奖项。曾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 邢宗海,男,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现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中心规划所所长。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村镇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控制性详细规划、绿隔规划、乡镇域规划、城乡统筹等多领域的规划研究与实践。主持、参与了《通州新城街区层面控规》、《大兴区西红门镇城乡统筹试点规划实施方案》、《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等重要规划工作。多次获得全国、北京市优秀规划设计奖项。曾获得首都绿化美化先进个人、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先进个人、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 刘斌,男,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区域规划所所长,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总师。中国停车协会副理事长,交通规划专家。长期从事北京相关交通规划研究与实践。主持、参与了北京城市综合交通规则、相关交通专项规划、北京城市快速路及高速公路等规划工作。多次获得全国、北京市优秀规划设计奖项。

  • 徐彦峰,男,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规划所所长,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总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学委会委员。长期从事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以及低碳城市和智慧城市等相关研究与实践。主持了《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7年-2035年)》《北京市5G及未来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9年-2035年)》《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专项体检评估》《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碳中和实施策略》等重要规划工作。多次获得全国、北京市优秀规划设计奖项。曾获得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 郑猛,男,正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现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所所长。长期从事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城市交通模型、城市用地与城市交通协调发展研究与实践。主持、参与了北京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协调发展研究、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整合模型研究、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04-2020年)、北京市综合交通整合规划、北京城市交通综合调查、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奥运公园地区综合交通规划等重要规划工作。多次获得全国、北京市优秀规划设计奖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项。

  • 苏云龙,男,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基础设施技术综合所所长,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总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及北京市科协科技人才奖项评审专家。长期从事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地下空间等综合性实施规划,城市道路定线和竖向规划研究与实践。主持、参与了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副中心、奥林匹克公园、中关村、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大兴国际机场、丽泽商务区、首钢等重点地区市政交通基础设施综合规划,主导了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五线划定标准及综合、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导则等重要规划研究工作。多次获得全国、北京市优秀规划设计奖项。曾获得奥运工程优秀建设者荣誉称号及首都劳动奖章。

  • 高扬,男,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规划所所长,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总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交通规划技术负责人,对于城市交通战略规划、道路交通工程、交通体系等领域有较深入研究。主持的项目曾获建设部华夏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北京市优秀工程设计奖。

  • 叶楠,女,正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现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所所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名城学委会专家,城市设计学委会专家。长期从事名城保护、城市设计研究与实践。主持、参与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北京段)》《路县故城遗址保护规划及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北京中轴线风貌管控城市设计导则》《北京街道更新治理城市设计导则》,以及《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名城保护与城市设计专项。多次获得全国、北京市优秀规划设计奖项。

  • 王崇烈,男,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规划所所长,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城市更新分会副会长,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与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专家,北京城市规划学会村镇规划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长期从事城市更新、住房建设等领域相关政策研究与规划实践,主持、参与了《北京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规划)》《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年-2025年)》《北京市城市更新相关法律问题研究》《首都存量更新的政策瓶颈问题调研》《重点地区城市更新实施指引》等重要规划和研究工作。多次获得全国、北京市优秀规划设计奖项。

  • 常青,男,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土地与自然资源利用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长期从事土地和自然资源领域研究与实践,主要研究方向为建设用地减量、拆违、储备、供应等各类计划管理及联动、存量盘活、资产保护与利用规划、双评价等。主持、参与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结构调控指标、《北京市城乡建设用地存量更新的规划调控与实施政策研究》《北京市年度城乡建设用地减量计划与实施路径研究》《北京市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与实施监测评估》《北京市土地储备在施项目规划统筹分析》《北京市规划引领“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创建考核评价(2021-2023年)》《北京市存量产业用地转型升级政策研究》《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与管理应用》等重要规划、计划与政策研究工作。多次获得全国、北京市优秀规划设计奖项。

  • 吴克捷,男,正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现任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设计所所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空间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长期从事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规划、地下空间规划、轨道交通一体化设计、人防建设规划、公共空间规划与城市设计等。多次获得全国、北京市优秀规划设计奖项。曾获得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先后主持、参与了《北京城市地下空间规划》(2018年-2035年)、《北京市人民防空建设规划》(2018年-2035年)、《昌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门头沟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北京城市中轴线城市设计》、《北京CBD核心区控制详细规划》、《北京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指南》、《北京旧城街道管理办法研究》、《王府井商业区更新与治理规划》等。

  • 张晓东,男,正高级工程师,现任数字技术规划中心主任,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总师,兼任数字孪生城市创新实验室主任、规划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智慧国土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城市规划学会数字城市规划学委会主任专家,《城市交通》、《北京规划建设》期刊编委。瑞典隆德大学、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短期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智慧城市、数据增强规划设计、城市计算等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治理领域新技术创新实践。主持及参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北京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等重要规划工作,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智慧城市系统模型理论与模拟计算平台》、《智慧城市交通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的数学理论与算法》等重大科研工作。曾主持及参与国家标准1 项、北京标准4 项;获得国家专利3 项;合作出版图书4部,译著1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50 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9项。

单位资质
  •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甲级

  • 土地规划甲级证书

  • 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甲级

  •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

新业务楼
  • 图文
  • 视频

新业务楼-2

新业务楼-1

联系我们